黃海水產研究所摘冠養殖新技術,榮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12
發表時間:2020-07-04 22:24

7月2日,2019年度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濟南召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李健研究員團隊領銜完成的“蝦蟹多營養層次綠色養殖關鍵技術與示范”成果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ccb5-ivwfwmp3848374.png


該成果針對現有養殖模式生態系統結構簡單、物質循環利用效率低和抗逆養殖品種缺乏等問題,以中國對蝦、凡納濱對蝦、脊尾白蝦、日本囊對蝦和三疣梭子蟹等我國主養蝦蟹類為研究對象,在國家科技攻關計劃、973計劃、863計劃和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等課題支持下,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青島農業大學、鹽城天邦飼料科技有限公司和廣東恒興飼料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完成。


  中國是世界水產養殖第一大國,養殖水產品為保障國家食物安全、促進產業興旺和漁民生活富裕做出了重要貢獻。蝦蟹池塘養殖面積占全國海水池塘養殖面積70%以上,是海水養殖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傳統的蝦蟹養殖是以開放水系統、單品種、粗放式管理模式為主,缺乏環境適應能力強養殖品種、養殖生產效率低、尾水排放超標和病害傳播等問題已成為制約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研發養殖生態環境調控關鍵技術,創建營養物質高效利用蝦蟹綠色養殖模式是實現“良種良法配套、生產生態協調”關鍵所在,也是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


  該項目經過十余年的自主創新和聯合攻關,發展了蝦蟹養殖學科理論,系統解析了蝦蟹養殖生態系統特征,闡明了主要營養物質高效利用途徑與效率;揭示了蝦蟹生態適應機理,培育出耐氨氮脅迫能力強的我國第一個水產抗逆新品種—中國對蝦“黃海3號”新品種,引領我國蝦蟹抗逆良種培育進程;提升了蝦蟹養殖健康管理技術,創建了蝦蟹池塘多營養層次生態健康養殖和對蝦工廠化養殖等綠色生態養殖模式,奠定了我國在蝦蟹養殖領域的國際領跑地位。


  該成果共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3件,出版專著3部,發表論文331篇,制定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3項、地方標準5項。項目實施期間累計示范推廣池塘養殖面積30余萬畝,實現新增銷售額19.7億元,新增利潤6.9億元;工廠化養殖面積30余萬平方米,實現新增銷售額9300余萬元,新增利潤4200余萬元。項目選育的“中國對蝦‘黃海3號’”新品種和“海水池塘多營養層次生態健康養殖技術”“對蝦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被農業農村部遴選為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養殖新品種推廣應用,增加蝦蟹養殖產量,保護野生種質資源;構建節能減排養殖模式,實現養殖污染物資源化利用,生態效益顯著;蝦蟹養殖的發展還帶動飼料、銷售和加工等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漁民增收做出重要貢獻。


24cb-ivwfwmp3848373.png


此外,海水養殖已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背景下,“高效、優質、生態、健康、安全”是海水養殖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2019年農業農村部等十部委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轉變養殖方式,大力發展生態健康養殖”,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提出了“藍色增長”理念。該項目構建的蝦蟹綠色養殖模式為世界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來源:大眾報業】


水產政策
每周推薦
熱點關注
遠洋漁業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網站地圖
地址:廣西北海市北海大道海富大廈F-27
E-mail:631121676@qq.com
合  作
業  務